作品
樹下的底蘊
A15
關於作品
來到麻豆的時候,首先讓我感受到的是悠閒的氛圍和溫暖的氣候、數不清的文旦樹及不間斷的鳥啼聲。南國多彩多姿的風景就這樣輕柔地將我包覆。在共用廚房的前方有棵楠木,樹下每天都有掉落的果實,時常聽到咚咚的掉落聲。我聽著音樂,一邊想像嫩芽破土而出的畫面,思考著怎麼將它與歷史連結,怎麼呈現這塊多彩多姿的土地。之後決定將最原始的感受直接地投入到我的制作。從那時開始的繪製作品,我取名為「Layers under the tree」。
此作品中就有幾個部分的圖層是著上數種顏色,就如同擁有各種層面的麻豆一樣。這裡曾經有一片大海,曾有西拉雅族群落腳於此,還有荷蘭、中國、日本…...等等的元素。這樣一層層累積堆疊起來的時空,同時落下的各個種子發芽生長,隨著時間多軸運轉而留下蹤跡。我想將我的焦距集中在這些蹤跡留下的能量,也就是指不論在哪個時空依然結成果實的樹群。我將平時買來吃的水果的種子縫上我的繪製作品上,這樣就像在圖層上播種一樣,令人感到此作品的繽紛元素。
與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邱宗成教授合作,課程結合繪圖工作坊,台灣學生用顏料著上圖層,在工作坊上讓大家去思考「何謂台灣人」。此作品中有呈現當時的成果及「何謂台灣人」的研討內容。這樣的作品就像背負著台灣的歷史,播撒著種子,然後在孕育的未來中佈滿能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