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地景圖譜

B4

關於作品

1. 動態的概念:

「進行中」的歷史的脈絡 突破以往面對歷史的態度,不再只以「遺跡」是為歷史脈絡的一部份,而是同時將 「現狀」也視為脈絡的一部份。要成為一個基地脈絡,不只是回顧過去,更是在回 顧過去的基礎上,重現並整合於當下,是一個「進行中」的過程。也因為這是一個 「進行中」的過程,才能觸發大家對於未來的想像。 發掘基地是一個有趣的過程,很多的故事逐漸從挖掘的過程中浮現,這些新出現的 故事,以地景、藝術、構築、植物等型態,逐步整合加入概念中,這個設計概念是動態的,過程是驚喜的。

 

2. 歷史與地理的交織:

A. 基地的橫向紋理(歷史的關聯性):

從面、線、點三個層面切入糖業的發展歷程。 「面」對應的就是農業耕地。而為了讓這些耕地有效運作,必須有一些「線」貫串 其中,提供這些農業耕地所需要的條件,這些線就是灌溉水源、農業排水、輸送作 業(人員及作物)。將這些「線」鑲嵌在「面」上的,就是一些根據需求產生的「 點」,例如水位控制節閥、排水集水箱涵、鐵道車站等。 基地很幸運地同時匯集著這三個線性紋理。可以從糖廠鐵道開始敘述,在鐵道北側 則是供應糖廠灌溉的水源的嘉南大圳,南側則是糖廠的排水溝渠。而在基地上的鑲 嵌點,就是糖廠舊龍泉車站,也是敘述這套故事的最佳原點。 如果進一步將麻豆的糖廠文化比喻成一個個體,雖然目前糖廠文化的紋理已經呈現 肢解片段的樣態,然而這個橫向關係就如同基地與糖廠關係的「臍帶」,雖然功能 上已經脫落,但卻是曾經與母體相連的記憶與線索。

B. 基地的縱向紋理(地理的關聯性)

麻豆糖廠曾經造就了台灣的經濟,也促進了周圍地區的發展,因此麻豆的發展與糖 廠有著地理上的關聯性。此次設計就透過縱向紋理來闡述這個地理脈絡,從基地周 圍採集地理線索,蒐集了龍泉巖、溝子墘庄、麻豆太子宮、麻豆社、蔴荳社、麻豆 代天府、曾文溪、水崛頭、南營、倒風內海、總爺等訊息,並將這些訊息透過景觀 手法,轉譯成地景中的對應元素,進一步成為閱讀麻豆糖廠的「索引」。

 

3. 從劇本到樂章(當地景遇到聲音藝術)

故事在完成上述的劇本架構後,開始著手進一步譜上聲音元素,使之成為一篇地景 樂章。而身為故事開始的舊龍泉車站,就成為這篇樂章的序曲。 為這篇樂章譜曲的是一群聲音藝術家們,這些藝術家們來回探索創作的靈感,作品 將散佈發生在基地的每個角落,成為故事的線索。希望藉由聲音來突破一般地景中 的視覺限制,讓大家能循著這些線索,一同開始發現這個屬於麻豆的糖廠故事。

作品藝術家

高百慶/尺度設計台灣

作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