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焢肉|Mango Soy-stewed Pork

「芒果焢肉」 ,有聽過嗎?

文——龔義昭

看似沒有故事,事實上走進社區,什麼都會發生。這道菜就是這樣來的。

這也是這個學期在拔林社區,我與學生們無法預見的事其中之一。就是受邀到拔林賴氏七代宗祠工作,年輕人們化為游擊隊,一組一組出沒在這個十分鐘就可以繞完的「小地方」。正當我擔心他們到底要用什麼方式與大多數操著台語,大多數又是高齡長輩的居民談話的時候;轉眼幾個星期後,一個每天睡眼惺忪的大男生突然充滿生氣地,拿著一碗菱角粥:「老師這請你吃,一位阿姨剛剛教我們的。」「什麼,你們已經走進人家的廚房啦!」「對!還有一位阿伯要教我們做芒果控肉。」原來這個懶洋洋的人,竟是個美食家哩!

接下來,我請他直接在宗祠示範一次烹調課,另一組同學用回收材料做好的餐車正好派上用場。於是那天午後的宗祠,是一個香氣四溢的課堂:這一組人在做木工,那一組人在焊接,裡面有人在整修刷漆,還有一群人圍著染缸忙著藍染實驗;這個大男生與他的女友助手則是剝蒜、拔豬毛、切蔥段、削芒果、起油鍋、下調味⋯⋯。看著這一幕,身為創作老師只能感慨萬千:「原來他們的老師不是我啊!」。

拔林,舊稱拔仔林,據說取名與當地盛產芭樂有關。旁倚川文山,渡頭溪、官田溪一前一後穿越入曾文溪,是臺鐵橫渡此溪的起點,設有無人管理車站。南藝的學生們搭著臺鐵區間車來的,就是在拔林車站下車,這個月臺也只停靠區間車,在月臺吹風遠眺遠方的風景,就是大家在官田就學期間的共同畫面。眼睜睜看著快車駛過,守候著自己的小列車。

社區裡只有一間臨路的雜貨商,還有賣冷凍水餃的小店,我也是第一次卻生生地走進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地名裡。誰想得到,將來我會有一個學生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師傅,修到兩人一班的學分呢?

這時,他把燉了幾乎一個鐘頭的砂鍋掀起來,倒入炒鍋,放入愛文芒果塊,翻炒翻炒,色澤鮮亮的芒果控肉!這下所有人都圍上來啦!

我問他,期末的展演要做什麼?「菱角粥、菱角湯、芒果三杯雞。」

這就是從社區的味蕾裡挖掘到的故事,充滿香氣。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