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鬼|Water Ghost

破壞水鬼的陷阱

口述——安孝明
整理——洪榆橙
鄒族獵人Mo’e Yasiyungu(安孝明)長期協助嘉義茶山國小教導特色文化課程,也包辦鄒族傳統文化營隊活動。他問從城市來山上參加營隊的小朋友:「在你家附近的溪流你敢不敢玩水?很髒不敢玩的話,那為什麼會那麼髒呢?」,透過這樣貼近自己經驗的對話,啟發學童對水環境的思考。 在山上,鄒族的小朋友是不怕水的。 2020年,全校只有13名學生的茶山國小,畢業典禮在珈雅瑪瀑布舉行,學校將獎品放在珈雅瑪瀑布下,唯一一位畢業生得游泳過去才能拿到獎品。典禮結束,全校師生一起打水仗。 安孝明說,大人從小教導他們,玩水前記得先破壞「水鬼的陷阱」。「ohcu」是鄒語「沈沒、淹沒」的意思;水鬼叫「e’ngohcu」,是專門害人淹水的鬼。他們總在小朋友玩水的地方設陷阱、抓住玩水的小朋友。 對付水鬼的方法,就是在下水前,先撿拾石頭向水裡各處砸,目的是要轟炸跟破壞水鬼設下的陷阱,同時,透過石頭丟到水裡發出的聲響,可以判斷水深。水淺的地方,落水聲「啪」地一聲;水深處,石頭落水是「澎隆」的聲音。 這是鄒族人的智慧,對小孩來說,也是帶著警示意味的親水遊戲與教育。每每帶著小朋友到溪邊,安孝明總提醒小朋友先不要急著下水,問他們要記得先做什麼?孩子們高舉起石頭,群起回應:「轟炸水鬼的陷阱!」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