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獅|Siraya Night Festival

西港金獅

文 ─── 杜佩峰

西港香號稱臺灣第一香,除歷史傳承悠久外,遶境範圍也可說居台灣之冠。傳說乾隆年間西港東北方的姑媽宮庄居民,在曾文溪畔一處名為「十八欉榕凹湖仔」的地方,撿拾到一艘王船,因而於乾隆49年(1784)聯合附近村莊舉行香科遶境。而後道光3年(1823)曾文溪大氾濫,姑媽宮受到重創,無力再承擔儀式舉行,才轉由現行的西港慶安宮主持請水與王醮。

在道壇與王府科儀之外,西港香的一大特徵是數量與種量極多的藝閣與文武陣頭,近年每科約維持在60陣左右,其中半數是當地庄頭自組自練,並具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傳承,且彼此多有師承、血緣、交陪等結盟關係,使得西港陣頭成為和地方緊密連結的儀式傳統,並發展出牢不可破的歷史情感,在陣頭中時常可見父子同台或兄弟對招的畫面。

在2021年的辛丑香科即特別舉辦「武陣大會師」,完整呈現17陣不同的白鶴陣、宋江陣與金獅陣。其中,西港的金獅陣更是只有在西港才能看到的特殊陣頭,不同於北部常見的開口獅,西港金獅的嘴巴固定、無法開闔,頭部也較為巨大扁平,比起一般常見的醒獅獅頭多以竹紮為基底,製造出較為立體的造型,強調眉毛、眼睛、嘴巴各部位的輕快靈動,西港獅則是以以沙土為模,夯實烘乾後,以糯米汁糊貼7至12層牛皮紙,側重表現獅臉在平面空間的表情張力;在裝飾上醒獅也更為華麗,不厭精細的黏上亮片、流蘇和刺繡,創造多樣層次,西港獅通常較為簡單,只以彩繪凸顯樸拙可愛的趣味。

看著西港獅在豔陽下表演咬蝨時,更是感受到西港獅不同於醒獅的性格,相較於有許多跳躍動作的醒獅,西港獅多為地板動作,在巨大獅頭的舞動下,頑皮地表現出獅子的喜悅與快樂。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