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藝術村 / 駐村藝術家
蔡坤霖
相關作品
1979年出生於臺南,作品多以塑膠管作為創作媒材,近年也開始使用木材與平面繪畫等進行創作。事實上,他對於創作媒材是沒有限制的,主要是跟著議題上來選擇適當的材料進行創作表現,而這些媒材所展現的形式則呈現出一種「過程」,它總是試圖引領觀眾參與,透過參與的過程來表述藝術家的意圖,因此作品總是不會是直接地述說著,而是視藝術品爲一種媒介物,邀請觀眾透過身體的感官運作來接觸作品產生出新的感覺經驗。
百年前,八田與一建設了烏山頭水庫、烏山嶺引水道,之後國民政府又參照日本政府遺留下來的計畫,在柳藤潭峽谷興建了曾文水庫、上游攔砂壩,之後還有越域引水道、防淤排水隧道等大大小小的攔截、儲存、排放設施,再加上嘉南大圳的佈線之後,讓下游的看天田一躍成為了臺灣糖的主要產地。
同一時間,先是為了開發山林與工事運輸,後又有糖業的輸送需求下,在這片平原上又安排了密密麻麻的五分車路。
於是,曾文溪上游的壯麗峽谷就消失了、水中生物回家的路斷了、沿海的海岸線也退縮了,這不只是因為興建水庫而造成遷村這麼單一的變化而已。
本次展覽延續過去對於水下聲音採集的進行,卻無意間開啟了一系列對於攔砂壩、水庫、水圳的人為水治理行為,然後一路延伸到陸域的資源開採與運輸,像撒網一般的對土地的踏查展開時間軸線的敘事拓墣。
這使得蔡坤霖對於土地歷史有了新的切入點,相較於臺南府城多是人與人的爭戰,臺南平原的資源採集意圖則是人與自然的爭奪史,因此希望透過此次呈現來讓觀眾可以觀察到並進一步去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否有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