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藝術村 / 駐村藝術家
廖昭豪
相關作品
廖昭豪
廖昭豪作品主要以絞碎的紙漿仿擬臺灣人為地景風貌,不論是沿海岸線常見的消波塊、山路岩壁斜切亙守的擋土牆、水土維護有關的植生護坡,或道路旁普遍的紐澤西護欄,將原屬戶外的「景觀」移進室內,作品皆是紙漿材質模擬土石水泥,試圖以手工仿真的軟性材質形塑堅硬具保護作用之結構物,這類環境中習以為常的水泥製品成為抵擋大自然的盾牌,而其上斑駁的紙痕與透見內裡的木條支架,亦暗示了當它們在與自然力量抗衡時顯得那麼單薄而不堪一擊,於此展現藝術家對人為開發於自然與環境保護議題的反思。
《石頭的紋理》以環境與物件的資訊採集、拓模為出發,觀察大埔溪河段-玉豐大橋至玉峰堰河段的河床狀態,欲提及的是現代人與河流共處的生活型態已有所改變。暫留在河床上的物件、岩石經河流的搬運圓磨作用,將稜角磨盡形成石頭,而我試圖在石頭的表面紋理上挖掘石頭的故事;自然地形與人造建設,在此短短河段中長時間的持續互相消耗,自然物與人造物的在場與空缺進入一種迴圈關係,以這層關係拋出以河流為中心點向外擴散的人文場域與環境相互干涉的問題,來切入曾文溪流域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