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藝術村 / 駐村藝術家
林安琪
相關作品
林安琪畢業於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裡的當代藝術所,視覺藝術系學士,她的藝術創作領域在行為藝術、錄像藝術和裝置藝術之間,語言、身份認同、性別、環境和社會規範之議題穿插地顯示在他的作品之中,近期展覽與表演作品包括參與第24 屆日本國際行為藝術節(NIPAF’19)、台灣高雄市立美術館WAWA 當代南島展、加拿大列治文美術館的Eternal Return 展、溫哥華當代美術館個人展覽。
《言外之意、圖外之意》
現在的年輕世代,對於臺灣俚語的使用方式不甚熟悉,也越來越無法和長者一樣流利的使用日常俚語進行分享與交流,然而這些俚語本身有著視覺敘事,歷史和行動的意涵,於是激發我在此次駐村時,想要收集當地臺語俚語進行創作。運用直譯的方法,想像出視覺語言。例如「一粒米,三桶水」意味著一件物品的形成,其實是耗費很多意想不到的努力與資源,啟發我們對於日常浪費的省思。因此,我將此概念擴展至我的創作實踐上,我使用回收的媒材,以環保方式進行創作。我運用駐村期間所收集到的俚語為題材,並以行為、錄像及裝置藝術等方式,重新詮釋我與俚語間的關係。此次展覽反映了年輕世代與舊知識的脫節,並意識到人們日益增長且不自覺的日常浪費行為,我希望藉由此次的展覽,可讓觀展的民眾重新反思自身生活習慣及思考回收再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