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藝術村 / 駐村藝術家

陳瑋軒

相關作品

 

陳瑋軒 1989

一個赤腳、光頭的土人,曾是社區營造工作者、電影的美術製作,目前正在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所進修,以高度勞動的方式製陶,將土地萬物、從前務農的快樂與哀愁、做工的志氣、對社會時事、土地正義等的看法與省思,轉換成富野性與諷刺意味的陶作。

學歷│2022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所 在學

經歷︱經歷

2014甘願做番 動畫MV 導演 

2014 左鎮故鄉是我的愛人演唱會 執行

2015 偶的嘉年華 駐村計畫 策展人 蓋窯人 創作人

2019 臺南藝術節 [土土海海月光島]共同創作者(陶)

2020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應用藝術所所展[是朱雀還是鳳凰?]總爺藝文中心

2021 個展[實話中的神話]節點空間

2021 馬祖國際藝術島 犬島海馬-土擺瞑  東莒白馬尊王廟

 

<捏地-渡拔燒>

捏地是我陶瓷創作中的一項長期計畫,藉由到不同地方以野土蓋窯野燒的方式,將窯體成為地景作品,窯再創造更多作品。當土成為我說話的方式,就開始覺得每塊尚未被水泥覆蓋的土地都能長出作品,隨機與一塊土地相遇、相識,重新與野土磨合;當陶土不再從批量生產的塑料袋中取出,意味將自己逐出材料科技畛域,把對野土精練的還給自身。

這次進入拔林車站旁的渡拔社區,與許多農村一樣充斥著消失的人事物,基地也剛好位於已經消失的磚窯廠。野地窯燒有種無法言喻的儀式感,窯坑中央再現了磚窯廠大煙囪升起裊裊煙霧,照耀火光吸引著周遭人的目光。渡拔消失的榕樹地界,讓窯體長出了根系重新擴張地界,因火光召喚而來的耆老們講述地方與土相關的歷史人文,讓我重新認知土與人之間的關係。

在野地創作時,感官會伴隨勞動而清晰,聽到稻田趕鳥的沖天炮聲,就有根變成了鳥;看見犁田機駛過,就又牽動了某些根的造型等...還有許多訊息期待觀眾在作品中探尋也歡迎循著地圖到窯址觀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