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
10.15 (六)
02.28 (二)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主論展│總爺藝文中心紅樓A展間
展間由藝術季參展藝術家─太認真創作的作品作為造景式的藝術裝置,於入口營造策展團隊數度踏查流域的情境,妝點著懸掛的仿製溪石,象徵氤氳濕氣環境的曾文溪流域,牆面展示作品以九大子題攝影、影像或裝置點綴。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攝影及聲音計畫展│總爺藝文中心紅樓B展間
展覽將聚焦《潛行攝影隊》與《聲音計畫》兩大子題,希冀觀眾在了解藝術季整體內容概念後,立即沉浸在曾文溪上、中、下游流域的環境中。展區規劃有藝術家蔡坤霖的創作,以塑膠水管相互連接拼組所製作的聲音雕塑佇立於展場之中,結合攝影作品為觀眾構築聲景介面。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水論壇計畫展│總爺藝文中心紅樓C展間
展區將帶領觀眾體驗水流域環景,以更進一步了解《水計畫》作為本屆大地藝術季倡議的核心議題,展出的內容有攝影紀錄,並囊括曾文溪的100個故事、萬物開議的走讀與民眾參與紀錄、影片等文獻資料。
《秧仔 ・ 栽仔 ・ 寮仔: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之農人帶路》展│總爺藝文中心紅樓D展間
以官田水稻與菱角為背景,透過四位農友生命經驗為核心,再以動靜態影像、農機具等物件呈現,企圖挖掘當代農業現況,與留下對官田農業的觀察與紀錄。
松鼠的尾巴: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之獵人帶路│總爺藝文中心紅樓E展間
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為期三年的策展計畫,這次將要呈現2020年策展團隊們在曾文溪上游的踏查成果。鄒族人的智慧孕育河流的神話與名字,以「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為主題,跟著獵人們走進森林溪畔,跟著曾文溪流域的孩子們體驗生活。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土壤計畫主題展│總爺藝文中心紅磚工藝館
土地如何書寫?計畫以曾文溪為主體展開對於上、中、下游不同地理、空間、族群、氣候進行研究,為對溪流進行時間縱深思考,團隊將考古納入規劃,進行遺址踏查。以「歷史」、「族群」、「記憶」、「技藝」為核心,透過遺址踏查建立對流域內涵的認識,藉此銜接地方族群的口傳敘事。以土壤為媒介,邀請跨領域工作者建立溪流的土壤敘事。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小事報主題展│總爺藝文中心糖學埕
小事報展覽將展示糖業文獻、農業技術與知識,以及與水文息息相關的地貌、數據,回應流域學校的學生們在小事報中轉述流域書寫的內容。以情境式營造,透過脈絡性地呈現出小事報的計畫與執行內容,邀請觀眾分享對小事報、曾文溪流域、水文生態的想法。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總爺藝文中心館外
竹計畫主題展-醒祂:你的鹿 / 我的路
以看似沉睡卻即將甦醒的梅花鹿造型代表過去400年來嘉南平原一帶的平埔族群,與梅花鹿同樣遭受了近乎滅絕的命運,然而祂並非死去,只是沉睡過去。以竹結構配合竹編技法,主體爲梅花鹿造型,身體內部空間結合聲音藝術作品呈現,民眾可進入主體內部聆聽,創造自我與自然的對話。
水計畫主題展:攔砂壩
曾文溪集水區上游與支流,自1979年共興建六個大型防砂壩,由於臺灣多數河川源於高山,集水區因開發與近年的極端氣候造成河川輸沙量暴增,因此環境工程的介入已成常態。攔砂壩帶來最顯著的影響是河床的改變,影響著河川的生物棲息地。藉由踏查攔砂壩與水泥設施,作為「攔砂壩」的數據建構樣本,作品於展場中既影響觀者的身體行動,也因發泡、紙漿等材質性,展期間易受風吹雨淋日曬產生變化及破損,部分還原攔砂壩現實的消耗過程。
竹計畫:流域竹造
竹構造系統如同一座座山或岩石,因為水的流動形成洞穴與縫隙,配置成為一個可以穿越、組裝,結合藝術家作品的流動場域,如同一個水文美術館。 觀者可以在場域中移動,從水文的視角理解水的流動關係。另一方面,也可結合不同藝術家的作品,呈現與水交會的不同紋理與其所產生的技藝。